从“富脑袋”到“富口袋”━━兴隆县 “建服务型党组织,实施党建富民工程”带来新变化
编者按:在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大背景下,兴隆县强力推出的“建服务型党组织,实施党建富民工程”活动,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它延展和深入了学习实践活动,并借鉴和运用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无缝对接,找准了党建与发展双赢共进的结合点。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我们加强改进新时期农村党建,提高农村党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有益启示,很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学习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兴隆县委就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延展和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借鉴和运用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加强改进新时期农村党建,提高农村党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认真思考,适时提出并实施了“党建富民工程”。
他们把过去单纯的就党建抓党建,转变到围绕发展抓党建、为农民发展经济提供服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上来。将农村党建和新农村建设创造性地进行结合,走出了一条党建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互动、双赢共促的新路子。实现了以党建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预期效果。
强组织 构建富民的坚强堡垒
几年前,北水泉乡苗榆桶村,村集体经济一点没有,村里资产能卖的都卖了,村部房子是借用当地一农民的,村里尚有外欠账7万元。通往村里的主桥桥梁断裂,走在上面一跺脚,桥就会浑身乱颤,有好心人用木头和石头将桥支了支,勉强维持行人。村内所有的大街小巷全部是“水泥路”,有人形容说,一遇雨天,全村群众都特别“潇洒”,走路个个“大摇大摆”,村风更是糟透了。据说由于赌博成风,村里“高手如林”,因此而远近闻名。选村干部,选谁谁不干,前任老书记是经过两轮选举还没有选出,最后第三轮以6票当选的。借来的村部半个月也不见得开一次门。
就是这样一个村。当地党委组织乡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经过全村198户的书面民意调查,群众心目中最满意的当家人浮上水面。他叫冀士和,虽然是本村村民,但人长期在外地,是郑州几家超市的供货商,在郑州有房、有车。“人长期在外地,又有自己的事业,人家能回来当这个破村干部吗?”群众和乡干部心里都没谱。
“民调的票太多了!群众的呼声太高了!实在让我感动,不干,对不起大家伙儿。”就这样,冀士和这个三十几岁的小伙子不负众望,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意,做起了“赔本买卖”,回家当起了村干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年奉献。”冀士和说,这是我的座右铭。
在县乡的大力支持下,苗榆桶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拆掉了原来的通村危桥,建起了新的钢筋水泥大桥。冀士和说,建桥的时候,村里几十台车辆主动来到工地,免费归村调用,村民自愿出义务工,群众热情十分高涨。紧接着村里依托当地资源建起了页岩砖场,修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大街小巷的“水泥路”,建起了新村部,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规划500亩的大棚已初具规模。现在,村里不但还清了外债,还略有积蓄。村里“四通一环”规划(村内户通水泥路,与外村联接南通下石洞村、北通梨树村,水泥路直通小学,还有环村公路)正在分步实施,谋划的旅游项目筹建生态谷正在对外招商。
目前,兴隆县像苗榆桶村这样的“双带双强”型党组织书记已达60%以上,先后改建党支部12个。同时,该县还优选了182名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各类经济能人,纳入了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
这些,主要得益于兴隆县从优化班子结构入手,坚持的“四个一批”,即:从党员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请回一批;从村里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中选拔一批;从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中选派一批;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培养一批,确保形成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头雁群体,并严格落实“一诺双述三评四规范”管理机制,使村级组织的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强队伍 打造富民的创业先锋
三道河乡地处兴隆县东南部,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全年昼夜温差均在12℃以上,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且每年果树修剪下的枝条达10万余吨,可满足年生产1亿棒食用菌所需的原料。林得志是该乡的一名普通党员。几年前,开始学习种植香菇,由于为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经营,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生产量小,生产成本高,收益较低。
在三道河乡和兴隆县供销社等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圆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作社统一租地、建棚,无偿提供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及产品定价回收,农民只需首付部分菌棒款就可以租用标准化暖棚进行生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5个乡镇的36个村1300多农户2000多人从事食用菌生产。已建成38个标准化菌棚,年种植香菇、栗菇、滑子菇等食用菌720万棒,生产鲜菇7000吨,创产值3600万元,获益2500万元。
菌农郝艳峰说:“虽然对种植香菇我一窍不通,但是,我一点都不担心,这里有技术员,整天都在这儿,到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你只要照着干就可以了。”他算了一笔账,1个大棚3万棒香菇,每棒出2斤菇,按现在每斤3元的市场价,毛利18万元,纯赚10万元没问题。“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太原、大同等大中城市,仅山西的日需求量就达5万余公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合作社理事长林得志说。
兴隆县大力扶持和培养农村科技示范人才,增强农村党员的领富、带富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专家大讲堂”的方式,举办农村党员“素质工程”培训班20期,参加培训人员达到2000多人(次)。全县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村党员有8000多人,1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78个由农村党员牵头组建,并担任理事长,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强功能 搭建富民的发展平台
兴隆县乡镇成立党建富民综合服务中心、村成立服务站,针对群众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的特点,通过设立党建服务岗,采取集中办公、代理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对政策咨询、创业项目谋划进行全程接待服务。
不定期组织有创业致富意向的党员、群众,采取有针对性的参观学习、邀请致富能手现身说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推介农村致富的典型,辐射、带动群众,形成跟着学、比着干,一户带一批,一点连一片的格局。
发挥村民中心的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学习、娱乐、交流机会,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坚持用党建富民活跃基层党建工作全局,把党建富民成效作为考核衡量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兴隆县“建服务型党组织,实施党建富民工程”后,全县果树栽植面积已发展到78万亩,果品产量41万吨,建成板栗、山楂、苹果等6大优质果品基地,形成了车道峪村苹果、佟家沟村板栗、北水泉村中药种植等50多个特色产业村,吸引和带动农户1.3万户,实现富民增收4000多万元。各乡镇村组建各类合作社、协会28个,在适应产业化要求、强化党员创业带富责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以服务型、富民型村党支部为主体,以特色产业组织为载体的农村党建富民工作新格局。张作承 谢敏今 张海新
编辑 关亦民 王畅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