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在注重高新产业发展的同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条件,营造适宜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环境,精心打造现代物流业发展高地、节会产业高地和休闲旅游业高地,使其成为本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
物流通天下——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南苏州、北潍县”,潍坊中心城区的西部,历史上就是商贸物流重镇,现在作为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有“半岛走廊”之称。目前,潍坊城区西部重又隆起为现代物流业的高地。
2008年,潍坊一批大型物流项目和现代物流企业落地开花,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也是成效斐然,中国物流网及田润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豪德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汉鑫物流信息研发中心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08年年底,潍坊全市物流总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发展到16家,超过100亿元的5家。
2009年山东潍坊市政府又发布实施了《潍坊市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确定了本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六大任务和将实施的八大工程。
依照《振兴规划》,潍坊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创新,重点把鲁东物流中心、寿光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滨海物流港等打造成半岛乃至全国的现代物流园或物流中心。加快膨胀现代物流企业规模,争取18家企业年物流额超过50亿元,其中6家超过100亿元,实现全市年物流总额超过8000亿元。继续推进“青潍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大与浙江市场研究院合作力度,举办潍坊——浙江现代物流业投资合作洽谈会。整合城区钢材、五金建材、农产品等重要物流资源,扩大生产型物流、生活型物流和服务型物流规模。加强对滨海开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指导、信息沟通和协调服务。协调建立青岛港与潍坊港物流发展一体化战略协作关系,支持“临港物流园”和“高速路物流园”两大园区建设,努力打造立足潍坊,服务环渤海,辐射全国的现代临港物流基地。
目前物流业作为潍坊的优势产业已经崛起。潍坊依托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发展起了一批在半岛地区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物流。鲁东图书发行中心年图书配送量2亿册以上,是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半岛地区图书发行配送的基地。日用消费品物流和医药物流服务网络已经遍布全省,山东海王医药已经实现“市内24小时、省内48小时到达最基层门店”的配送服务能力。潍坊港是北方重要的盐化工产品物流港。潍坊钢联是山东省重点钢材物流企业。兴鲁农资公司在全省建立了销售网络。另外,蔬菜、果品、花卉等物流规模在半岛地区有较强优势。
【对标启示】
在潍坊,已经形成现代物流业的高地,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潍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既有历史渊源,也有位于胶东半岛中心的区位优势。相比之下,我市也有毗邻京津、联结辽蒙的地理优势,我们要借鉴潍坊的经验,把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
我市正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全面落实物流产业倍增计划,加快“一心一带三线”建设,努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重点发展面向工业、农业的生产性物流服务,着力推进交通枢纽型、生产基地型和商贸集散型“三类物流聚集区”建设。突出抓好鸿翼物流中心等37个物流项目和内陆港物流等4个物流园区建设,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节会经济——让潍坊走向世界
春雨过后的潍坊浮烟山风筝放飞场碧空如洗,人潮涌动,这里是2010年第二十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万人风筝放飞表演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在这里各展风姿,一时间,上万只风筝漫天飞舞,浮烟山上空变得五彩斑斓,放飞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举行的同时,一系列的节会也接踵而来:第二届潍坊文展会、寿光菜博会、昌乐宝石节……令人目不暇接。
节会经济近年来被视为“朝阳产业”。潍坊作为较早举办节会的城市之一,节会经济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在潍坊,春有风筝会、菜博会,秋有鲁台会,期间穿插着昌乐宝石节、青州花博会、临朐奇石节、昌邑绿博会等几十个节会,潍坊已从风筝会一枝独秀发展到多会并举,百花齐放。
潍坊的节会,已成为潍坊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潍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潍坊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潍坊人的眼里,节会就是影响力,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
改革创新是潍坊节会经济长盛不衰原因。
潍坊经过多年探索,在全国率先改传统的“政府包办”的办会方式为节会市场化运作,在政府主导下,大胆引入市场手段,充分运用价值规律,把节会作为一种品牌来经营,既解决办会资金,又推介企业,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例,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开幕式门票销售、风筝会有关招商、社会宣传广告等四项重大活动项目全部推向市场。同时会展期间举行的重大文体活动也都通过招标由企业冠名、赞助、承办。通过市场运作,经营节会,解决了办会资金,实现了以会养会、以会强会。开幕式及其他各项重大活动的开支均从市场化运作经费中支出。
在节会经济的创新上不断探索,潍坊面向全国各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潍坊的各个节会每年都有创新改进,从“单一项目”变成“百花齐放”,从“一场展会”变成“多项大型活动”。
创新为潍坊的各个节会带来了无穷的活力。这些节会的成功举办,为潍坊取得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潍坊借风筝会招商引资均超过200亿元。2010年风筝会期间,合同利用市外资金209.5亿元,当场集中签约31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节会形成的会展经济,每年可给潍坊带来几百亿元资金注入。同时还带动了运输、旅游、贸易、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改善了投资环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对标启示】
潍坊通过“节会”这一城市“名片”还达到了“让世界了解潍坊,让潍坊走向世界”的目的,不但吸引了无数当今最为稀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资源“眼球”,同时引来了大量国际、国内游客。
和一年都有节会的潍坊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潍坊已经把他们的城市“名片”风筝做成了国际品牌,我们也应继续把我们的城市“名片”山庄做大做强。
我市已充分认识到山庄的品牌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用文化元素包装提升演艺娱乐、文化创意、会议会展等产业,打造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制定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实施编纂《承德历史文献集成》、《典藏承德·品味历史文化名城》等重点文化工程。办好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第三届中国承德国际摄影大展”等节庆活动;将音乐舞蹈诗《紫塞风华》改造提升为在国内有影响的演艺精品;积极谋划推进中国休闲产业国际论坛、国际生态城市建设高端论坛等重大会展活动。
旅游产业——从放飞梦想到梦想成真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潍坊寿光菜博园仅5月1日一天就接待游客14.5万人,潍坊其他景点如金宝乐园、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等也达到了6-8万人,潍坊旅游集聚了非凡的人气。
据了解,“五一”假期潍坊市接待国内游客142.7万人,旅游收入7.3亿元,其中省外游客达到37.8万人,同比增长超两成。
旅游一直是潍坊经济发展的短板。因为潍坊旅游介于山东的“黄金海岸”和“山水圣人”两个特色旅游板块之间,因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旅游总量小、特色不鲜明,已成为山东旅游的塌陷带。几年前,潍坊虽然借助会展优势发展了乡村民俗、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等旅游项目,但是景点分散,特色不明显,极大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2007年,潍坊旅游业发展研讨会上,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潍坊应创出具有潍坊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潍坊特色的旅游板块,并明确了“在三年内实现潍坊旅游产业突破性发展,用十年时间把潍坊打造成为可以和一些旅游业先进地区并驾齐驱、与这些地区形成牵手和互补的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潍坊市领导与省旅游局官员、专家一起为潍坊旅游“诊脉”。经过反复研究,终于为潍坊量身订制了逍遥游产品,创立了“放飞梦想·逍遥潍坊”品牌。
逍遥游旅游产品就是通过把各种具备逍遥游理念的资源科学整合,精心包装,构建各种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环境,从而形成能够让游客极大的愉悦身心、最大程度地放松心情、推动心理和谐、实现自我回归的各种旅游产品集合。
为使逍遥游尽快成形,潍坊修编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对接青岛专项规划,结合十大重点旅游项目内容和开发建设进度、标准等,邀请知名专家搞好规划设计,把十大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确立了“一个中心、一条旅游发展轴、三条旅游发展带和四个旅游产品区”的发展框架。在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县市区、开发区立足各自实际,编制、修编了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各景区、重点旅游项目编制完成了旅游专项发展规划。为打好“逍遥牌”,潍坊还加强了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宣传推介潍坊的旅游资源,推介潍坊逍遥游产品。
在规划指导下,潍坊大力推动旅游景区全面上档升级,寒亭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青州云门山景区、诸城恐龙博物馆、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等8家景区争创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潍坊市A级旅游景区由2006年的11家增加到37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由1家增加到9家,居全省第2位。
潍坊还依托全市强势旅游景区,整合资源,规划组建了青州云门旅游发展公司、诸城中国龙城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寿光市生态湿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寒亭杨家埠民俗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大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重点旅游项目投资160亿元以上。
经过精心打造,潍坊以逍遥为主线,将全市散落的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安丘山水湖和湿地,寿光生态农业、青州古城、宗教、佛、寿文化等众多旅游资源包装和整合,串珠成链,精心策划出逍遥远古游、逍遥田园游、逍遥山水游、逍遥放飞游、逍遥北海游、逍遥名人游、逍遥城市游和逍遥自驾游等八大系列旅游产品,并设计推出了以八大逍遥游系列产品和红色旅游为主题的“8+1”精品旅游线路,使潍坊旅游资源真正成为系列化、成体系的逍遥游产品。
3年时间,潍坊不仅圆满实现了“三年突破”的目标,而且“放飞梦想·逍遥潍坊”品牌越叫越响。2009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89.8亿元,同比增长27.8%;接待境内外游客2330万人次,同比增长23.8%,两项指标的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3.7%提高到2009年的6.9%。
【对标启示】
潍坊其实并不具备旅游资源优势,别说在全国,就是在山东,比起泰山、曲阜、青岛,它的旅游资源也处于劣势。他们所以能“放飞梦想”,诀窍在于从“无”中生“有”,通过精心打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产业。
潍坊2009年接待游客2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9.8亿元,我市去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与之相比,我们这两项指标要低很多。
为此,我市已把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就围绕“做精产品、做优线路、做响品牌、做强龙头、做好规划”, 加快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突出皇家、佛文化、生态、民俗特色,打造精品路线。通过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品牌塑造,使我市休闲旅游设施更为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实现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与休闲体验度假并重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成为环京津休闲旅游重点城市。 记者 志国 孙丰 颂明
编辑 关亦民 王畅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