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第五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兴隆镇党委书记李振存
2010-03-02   00时43分 浏览次数:

 

 

甘当“孺子牛”的人民公仆——记省第五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兴隆镇党委书记李振存



    编者按:公仆,词典解释为“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本文主人公李振存就是这样的人,人民群众称他为“孺子牛式人民公仆”,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他“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这一荣誉来自于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更来自于人民群众对他的敬重和信任。

    作为兴隆镇党委书记的李振存,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围绕确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实现,共克时艰,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使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诸多实惠。他政治思想敏锐,紧紧扭住“第一要务”不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党务工作与经济工作深度配合,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凡大事难事都走在前头,以大局为己任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他出身于农民,始终保持本色,关爱弱势群体,坚持为贫困人群送关爱送温暖,视社会老人为父母,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既赢得了信任和支持,更促进了社会和谐。他被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当之无愧!



    年终岁尾,第五届河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于2009年12月3日在省会石家庄隆重举行,兴隆镇党委书记李振存是2009年度我市2名获此殊荣者之一。消息传来,在兴隆县特别是兴隆镇一时引发热烈反响:“在全省成千上万公务员当中,咱振存书记能脱颖而出,是理所当然,当之无愧,这是他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荣誉,作为兴隆人为他深感骄傲和自豪!”

    记者在走访中提起李振存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位好干部,非常有亲和力。退休干部杨继旺老伴代秀芳已年过七旬,因患脑血栓后遗症成了植物人,常年瘫痪在床,炕拉炕尿。李振存进村入户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时见到老人后,动情地说:“见到您就想起了我已故的母亲”。他当场掏出1000元钱塞到老人枕头下。从此,他和老人结下了“母子”情缘,逢年过节都给送去钱物,时间长达4年之久,从没间断,直至老人2009年去世。兴隆镇有29个村,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他和其他镇领导几乎都登门看望慰问过。正是靠他这种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影响力,带动全镇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和奇迹。

    2009年,是我市经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而极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兴隆县中心区的兴隆镇也不例外,但却经受住了历史性考验,以党委书记李振存为班长的党委、政府“一班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镇经济不仅没有滑坡,而且实现了快速发展,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413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1/3强,创历史最好水平。这来之不易成绩的背后,意味着全镇干群的艰苦努力和巨大付出。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代表张福禄、刘长青等自发联名写表扬信送到县委、县政府,建议县领导给李振存及其班子成员记功授奖,表达了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

    作为镇党委书记就要扭住“第一要务”不放松,这关系到建设经济强镇,更关系到民生利益的最终实现

    “发展经济是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作为党委书记总揽全局,就要善于谋发展,带头抓落实,才能更好地带动一班人共同创造辉煌”,这是李振存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奋斗10多年得出的深刻体会。去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全镇经济发展态势出现滞缓迹象,农民就业、增收等都受到影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春节放假期间,人们都在走亲戚、会朋友、搞聚会,可他却在家里谋划新的一年全镇发展路子,将全镇所面临的大事、难事以及抓什么项目、如何拓展税源等通盘进行考虑,理出思路。节后上班第一天,他主持召开党政联席会,全面分析形势,明确工作重点。并通过深入调研,最终确定了“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项目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保障,以服务民生为根本”的科学发展思路,从而使全年工作抓落实更加有的放矢。

    从工作创新角度出发,他大胆推行领导抓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将全年所要上的项目全部分包到领导干部头上,每人承包1—2个大项目。而且,为投资者分忧,减轻其负担,将所有项目承办事项均由承包人全程服务代办,并实行按期考评,推进落实督办机制。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兴隆镇新投资超亿元的项目6个,超千万元项目10多个,总投资达6.38亿元,其中引进县外资金3亿多元,这些数字均创历史新纪录,而且有4个项目创造了当年谋划,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奇迹。仅此就增加财税收入超过6000万元。按李振存的话说,没有工作机制的创新,就没有全镇干部如此抓项目促发展的“爆发力”;没有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就难以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

    早在4年前,李振存10次南下,从湖南长沙引进了兴安民爆器材生产项目,如今已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民爆产品生产基地。为扩大规模,提升效益,企业争取搞二期扩建,此项目需国防科工委、河北科工办、湖南矿冶研究院三方审批,工作难度极大。作为镇党委书记的李振存在硬仗面前挺身而出,同企业老总一起跑京城、上省会、下湖南。他想,不把事情办成,就是自己无能。天不亮从兴隆启程,赶到北京时还不到上早班时间,他们就蹲在大门口等人,从京城办完事又连夜赶往石家庄、长沙,有时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实在困了就在车里打个盹儿。有时办事受委屈,也不在意。他认为,只要把事办成,受些委屈也值得。对方提出扩建征占地要优惠政策,他们就从长沙日夜兼程返回兴隆,及时向县里汇报争取支持。来去往返多次,费尽周折和心血,最终,他们的真诚和敬业打动了对方。就在这期间,李振存的儿子恰好大学毕业等待安排工作,孩子多次催他到北京帮助联系接收单位,但李振为跑成项目,对孩子工作的事则一推再推。在他全力帮扶下,扩建项目从前期筹划到建成投产仅用10个月,创造了兴隆县大项目建设时间最短、效益最好的奇迹。经过扩建,企业产能由原来的2.3万吨猛增到6.9万吨,税收由16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分别增长了3倍和3.7倍。预计满负荷生产后,该企业缴纳税金将达到7000万元至1亿元。谈起投资环境,企业老总周小溪毫不掩饰地说:“我一个南方人来北方创业,当初并不看好此地,现在却彻底改变了印象,如果没有兴隆县、镇政府鼎力支持,就不会有企业如此红火的今天,为企业贡献最大的就是李振存书记,他真是优秀的人民公仆,打心眼里佩服!”

    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与农民群众有着骨肉深情,说话办事多为群众着想,那样就会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

    出生于农村的李振存,始终保持农民那种淳朴、憨厚和善良,也有着几分精明、刚强和执著。他说,作为人民公务员,不论什么职位都不能耍态度摆架子,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要平等对待任何人,办事不能昧着良心,这样才能营造和谐,产生凝聚力、亲和力。

    有这样一件事让红石砬村支书付秀芹始终不能忘怀。去年村里引进了一个总投资2.8亿元、从山楂里提取保健品的花青素项目,镇专门派出副镇长张印昭驻村包项目。个别人因征占地补偿问题与村干部产生纠纷,并在一大早到村支书付秀芹家无理取闹,本来有心脏病的她,一气之下旧病复发,昏了过去,幸好及时送医院被抢救过来。得知情况后,李振存和镇长安长顺一起到家看望,并安慰说,“为了集体的事业,让你受委屈了,是我们没做好工作”。短短几句话,让付秀芹热泪盈眶。事后她说,振存书记说话办事总替别人着想,有这样的好领导给撑腰,工作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此后,李振存同村干部一起做征占地协调工作,有时工作到后半夜,直至将问题圆满解决,项目落地。但从始至终,他没在村里吃过一顿饭。

    在推进“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兴隆镇有4个村被列入城中村改造,共涉及几百户拆迁、补偿、征占地等问题,工作难度之大,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但镇党委政府认准一个理,只要对发展有利,对民生有利,难度再大也要稳步推进。哪里工作难度大,哪里问题多,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南土门村是改造村之一,因京沈铁路要在村中通过,项目建设被推迟,村民抓此空档在各自院子乱搭滥建,以便将来多要补偿。镇村干部几经做工作也阻拦不住,村支书兼村主任刘振国被气得要撂挑子。在这节骨眼上,李振存找上门与刘振国谈话说,城中村改造是建设新农村必由之路,是民生工程,作为镇村干部都要为群众着想,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不能因为遇到一些棘手问题就放弃责任。一席话使他深受感动,认为李书记心里想的一切都为群众,图啥呢?自己做的与之相比……

    良药治病,兼听则明。每月10日为镇里离退休老干部活动日,李振存无论工作多忙,只要在家每次都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由于遗留问题,镇里拖欠老干部工资累计达40万元。李振存得知后马上召开党委会研究,并作出决定尽快将老干部工资补齐,宁可在职干部工资迟发。如今镇里不拖欠任何人工资。有时他还深入老干部家中征求意见。镇里8名退休职工因病致贫,在李振存倡导下,实行镇级领导分头包扶,在帮助解决困难的同时,征求他们对镇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镇长安长顺对记者说,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活动,做善事送温暖,李书记每次都走在前头,带动了全体干部。如今,镇机关人人都有帮扶对子,由此也赢得了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小东区一小学生患有血液病,李振存与之结成对子后,5年如一日给予帮助救治,如今病治好了,已上中学的他表示长大后,也要像李叔叔那样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以民生为本,举全力解难事办善事,构建社会和谐。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镇内中小学校管理权已上划了,但他们对学校仍关爱有加,每年拿出两三万元对贫困教师和退休教师进行慰问,帮其解决生活困难。李振存说,社会是个大家庭,“当家人”要拿出全部的爱温暖“全家人”。扶危济困不惜投入,仅2009年全镇用于救灾、大病救助、残疾人救助、高龄老人补助、五保供养、农村和城镇低保及移民、优抚对象扶助等项资金达481万多元?熏是历史上投放资金最多的一年。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深度融合,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经受洗礼和考验

    近2年来,兴隆镇出现了一股争相入党的热潮,全镇29个村有400人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仅北区村就有38人积极要求入党。究其原因,与镇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和党员模范影响力分不开。

    通过深入调查和总结,李振存认为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也要赋予新的内涵,不能停留在理论和一般召开会议上,让党建与经济工作深度融合,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中放手使用干部,在艰难困苦中培育干部,才能建设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他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大胆推出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责任公示化管理”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以因需设岗、对接上岗、公示明岗、培训履岗、定期评岗为核心内容,充分调动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此后经过完善,又将公示化管理评定阶段细化为政治素质、文明守法、创业致富、模范作用、社会形象5大项,25小项考核标准,内容具体,易于操作,在全县被广泛推广。

    作为党委书记既是工作机制创新者,又是模范执行人,首先在发展经济中做出表率,让人学有榜样。同时,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看到党的高大形象所在。

    兴隆镇现有党员1149名,还有460名入党积极分子,是一支重要力量,李振存认为,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的作用不可低估,但要进一步武装他们头脑,提高他们依靠科学发展的本领,使他们在发展经济中施展才能。于是,利用农闲,分三期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由书记、镇长及有关专家教授授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化他们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及为民服务意识,并要求他们在经济建设中打头阵、做表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全镇党员都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履职尽责。大河南村原来班子不团结,管理混乱,连正常工作都很难开展。通过培训,村两委成员重新坐到一起,查找问题,促膝谈心,消除隔阂,进而谋划上项目促发展。在镇大力支持下,2009年该村新上了食品加工、彩缸瓦两个项目,都顺利落地,为全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把党员干部推到经济建设一线,在一线经受考验,李振存率先带头走上一线,以实际行动感召他人。李振存和镇长分包几个重点项目都进展快,落实好,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和带动力。

    由于长期过度劳累,饮食、睡眠不规律,李振存几年前就患上了糖尿病,有时血压不稳,但他从没休息过一天,每天走出家门,爱人都把他该吃的药给装到包里。有几次,爱人发现包里的药还在没有吃,流着泪劝他注意身体,可他却微笑着说,这些日子北区村正在搞麦芽糖、热电联供、污水处理3个项目,镇干部在全力做征占地的协调补偿工作,晚间入户要持续到后半夜,把吃药的事早忘脑后头了。已75岁高龄的岳母身体有病,腰椎变形,长期卧床,多次捎信让他去,每次他不是忙在工地就是出差在外,只好委托爱人去给“圆场说情”。在他和其他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北区村3个总投资达3亿多元的项目按期顺利推进,与相关利益方100%签订了协议。村支书张保生、主任蔡树君动情地说:“每遇到困难和难题,我们就想到了李书记,他是我们的主心骨,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不愧是‘孺子牛’式人民公仆。”

    威信,来自于为人民服务之中。在年终机关投票评比中,李振存及其所在领导班子优秀率连续5年保持100%。由于贡献突出,他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3次被授予优秀市人大代表称号;先后被市政府荣记二等功4次。谈到这些辉煌的成绩时,李振存说,荣誉只代表过去,今后要更加努力奋斗,真正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通讯员 白克玲 高文艺 潘士东 记 者 于海旺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