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双滦——双滦区“十一五”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2010-12-25   23时53分 浏览次数:

    编者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承德建设成国际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创造美好明天的宏伟事业中来,从而开启承德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航程。双滦区作为承德市中心区,积极按照“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特质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倾力推进城市建设,短短5年时间,即打造出了一座典雅秀美、独具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城,为承德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城市进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双塔之巅放眼四望,眼前的一切让人耳目一新,林立的高楼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一平房,宽阔笔直的马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泞与曲折,绿色渲染的现代化公园毗邻而接,山与水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尤其是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座座的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双滦最新最美的图画,酣畅淋漓地记录着双滦快速前进的铿锵步伐。

    自“十一五”以来,双滦区委、区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精致、典雅、独特、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建设特质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经营,拓城、造市、增绿、添景,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极大优化,城市品位和形象显著提升,实现了从沿牦牛河沿线开发向滦河沿线开发建设的转移,大幅度拉开了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9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一城四区”的城市发展格局确立。

    2006年至2010年5年间,该区共谋划开工城市建设项目177项,完成投资50.7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07项,完成投资4.31亿元;房地产开发建设70项,完成投资46.43亿元;城市化水平由62.5%提高到了65%;城区供热面积由80万平方米扩大到了313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了95%;新增绿化面积81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43%,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实现了从“十五”的“抓速度”向“十一五”的“提品位”的转变。

    科学规划,依托功能分区,勾画城市发展蓝图

    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超前、权威”地谋划双滦的发展,先后斥资1800万元聘请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规划建筑研究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宏图设计院、北京建设研究院、北京筑福工程顾问集团等多家高水平部门,完成了滨水新城、宫后工业园区、滦广新区和文化产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等多项建设性详规的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推动了城市建设有序发展。

    以滦河为界,将双滦规划为双塔山、滦河两个分组团。滦河分组团为工业组团,双塔山分组团为商住休闲旅游和区级行政服务中心。按照“省级产业聚集区”和“承德市中心区”两大核心及“新型工业区、休闲旅游区、现代商贸区、山水宜居区”四大定位的要求,明确了滨水新城、矿产综合利用示范区、商贸物流区、休闲度假产业园区和省级产业聚集区“一城四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滨水新城第一节点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作为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发展;省级产业聚集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特色钢铁、钒钛制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商贸物流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建设钢材产品物流、石油储备、粮食仓储等产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建成矿业发展示范基地;滦阳休闲度假园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文化、商务、银发、度假、休闲旅游产业,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高端市场,建设“二十一世纪避暑山庄”。

    科学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高品位”的建设思路,全力推动以“山水宜居”为核心的精品城市建设。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先后投资4.8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7条49公里,大中修公路1条12公里,扩建大桥2座,新建大桥1座;完成了县级路改建2条12公里,乡级路改建4条29.6公里,全区13条巷道硬化工程,63个村74.74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4公里。从全市第一条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到外环路、秀水大道和已建成通车的松狮线、元雹线、双偏路,“五纵十横”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同时,筹资6200万元拆除滦广收费站,消除了交通瓶颈;投资1.2亿元建设了迎宾大桥、开放大桥及8公里长的观光大道,新安路灯1572盏、景观灯787盏;投资3.98亿元进行滦河治理,完成了滦河两岸10公里长的防洪堤、栏杆、5座亲水平台及3道橡胶坝的建设工程,形成蓄水面180万立方米。二是立足承德市中心区定位,承接市“中疏”战略。在滦河、牤牛河交汇处相继实施了总投资46亿元、建筑面积190万平方米的锦绣城、御水花园、福溪帝苑、宝鼎花园商住小区、隆基泰和国际广场及商业步行街建设,全力打造滨水新城第一节点。五年来,共建成商住小区41个,建成小区面积从131万平方米增加到了44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2平方米。其中,锦绣城作为全市最大的住宅小区,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小区依山傍水,创出了生活在公园,公园是家园的自然境界;隆基泰和国际广场,是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大体量城市综合体,总投资32亿元,在建筑上将皇家文化与现代时尚建筑有机融合,开启承德商业发展新纪元。

    科学管理,创新监管模式,营造整洁有序环境

    树立文明执法理念,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城乡一体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洁、净、美”的环境。一是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理念,管理体制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变原来的条式管理为块式管理,成立6个区域管理中队,实行步行巡街,网格化管理。二是管理理念向“轻收费,重管理”转变,对主要街道两侧广告牌匾遵循“重牌轻匾”原则,实行统一规格、统一材质、统一平面、统一亮时、规范色调“四统一规”的管理标准;将早、夜市、集贸市场及露天烧烤作为管理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规范市容市貌;开展整治违法建设专项行动,对城区内的“破、陋、旧、临、违”等建筑持续开展大规模的拆违拆迁。尤其对新建违法建筑按照“即建设、即发现、即拆除”的原则,坚决予以拆除。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集中强制行动28次,依法拆除违章建筑209处,建筑面积21249.77平方米。三是规定各商户门店沿街广告牌匾照明灯开启时间,加强对全区现有路灯日常维护、保养,路灯正常照明率达到98%以上。四是推进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城市管理工作向乡镇、农村延伸,成立了偏桥子和大庙两个执法中队,通过全面的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五是对滨河大街、中心大街段的公交站点进行改造,建设公交车停靠港湾及高标准候车亭,目前14个港湾工程已全部完工。六是创新环卫体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城区环卫清扫、清运、清掏、保洁工作由承德新新康达清洁有限公司负责,城管局环卫处负责日常监管;公路沿线各村卫生由村负责日常垃圾清扫并集中到垃圾点再由城管局统一清运。七是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机制,对住宅小区的物业实施全覆盖无盲点的物业管理,将全区79个住宅小区全部纳入物业管理范畴,覆盖率达到了100%。

    增绿布景,拓展生态空间,打造现代园林体系

    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把城市性质确定为“国际旅游城、山水园林城、现代宜居城”,使城市绿化的传统特色和城市新景观实现完美融合,形成了“山水相间、绿树成荫、城园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一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及现有绿化基础,快速扩大绿地规模,相继完成了道路绿地、广场、街头绿地、防护绿地建设。利用牤牛河、滦河两条绿化风景线,进行沿河两岸绿化及景观建设,形成了较完善的城市公共绿地体系,区内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二是运用现代园艺手法,打造“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园林精品工程,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改造增绿、扩地增绿等方式,不断增加公园、广场、绿地面积,先后建成9座公园、广场和绿地,完成8处可视山体绿化,新建和改造道路和各住宅小区全部实施建设与绿化同步,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逐步形成了以公园、广场绿化为点、以道路绿化为线、以小区和街头小品绿化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城市绿化形成了“道路绿化为框架,广场游园为点缀,小区庭院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模式。其中,投资4300万元高标准建设的长8公里、占地22.1万平方米,集休闲、人文、健身三大功能于一身的科学发展主题公园,成为了双滦绿色景观建设“点睛之笔”,是目前承德市最大的主题公园之一。

    关注民生,突出以人为本,助推城市和谐发展

    以延续城市文脉为出发点,在加快商业开发的同时,以“排民忧、解民难”为己任实施六大惠民工程。一是对麻纺厂、面粉厂、砖厂等5处危旧平房改造进行拆迁改造,建设安置住房18.54万平方米。二是对应营子、三岔口、下店子等8个村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拆迁房屋27.8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住房60万平方米,竣工入住31.49万平方米,其它在建中。三是优化城市分区,解决厂区与生活区混杂,居住环境差等问题,通过实施沿滦河沿线的滨水新城与承德市南区相连和“南居北移”工程,将滦河南岸工业区周边的城中村和承钢、滦电的家属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迁移到滦河北岸居住,目前回迁楼正在建设当中。四是在7个村开展了新民居建设工作,建设新民居工程1213套。五是对麻纺厂、丝绸厂等8个旧住宅小区改善,累计投资达1220万元。六是扩大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共为1113户、2880人发放租赁住房补贴400余万元;在麻纺厂15.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基础上,配套建设廉租房,启动双大经济适用房1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廉租房。五年来,该区共完成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14个,完成拆迁22.9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七是按照“城区抓网络、基层抓队伍、重点抓技防”的工作思路,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科技防范工程,在全区构建了“一个平台、六大系统、五大网络”的治安防控体系。目前,全区全封闭技防小区达到了35个;12所重点学校全部安装了技防监控探头,并与110指挥中心联网;63个村已全部推广安装了“平安互助网”使用电话,平安互助网覆盖面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立足民生,以“三步并作一步走,三年任务一年完,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为总目标,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筹集资金1585万元,用于13个社区建设。同时,设立“96096”服务热线及时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实行缴费系统一站通服务,代收代缴水、电、供热等8项费用,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便利缴纳;为全区2000户6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安装了“一键通”,按键后10分钟内即可享受到社区提供的医疗、饮食等20余项服务,为居民构筑了一个“10分钟”的多功能服务圈,真正做到了“居民社区服务居民”。

    岁月匆匆,弹指间沧桑巨变;征程不悔,发展中高歌猛进。双滦,这座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的魅力之城,五年的时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跨越式转变,刷新了美丽的城市梦想;正如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阔步走来,带着独特而辉煌的生命色彩!

    宫静宇 王淑云 白子军

    编辑 关亦民 李兴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