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凌晨,随着工程调测人员最后一个调试步骤的完成,“承德移动2010年自然村村通工程”全线竣工。分散在高山上的所有24个基站,全部开通信号、入网运行;平泉、宽城、双滦区境内的50个自然村摆脱通信难的困境,迈入了信息化新农村的行列。
截至目前,承德移动通信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建设自然村村通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实现了承德地区共332个自然村的网络覆盖。
勇担责任
承德地处山区,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达,人们的自由通信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承德的特殊现状。这里地广人稀,山川纵横,基础薄弱。行政村以下的自然村落,零星散居在峰峦叠嶂的大山深处,有的村,甚至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在这样的地方建基站、开通移动电话,其难度非比寻常,而且它的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但是,“早日让闭塞的村民融入信息社会”,是承德移动人既定的目标。为了真正践行企业责任,承德移动不用经济的尺子去衡量村通工程的价值,而是把它当成一份厚重的社会责任,坚守着一个成熟企业应该回报社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这种宏大的理念。这个理念诠释着人人熟知的那八个字——“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此次工程2010年7月21日下达可研批复,按照承德地区可施工环境估算,实际工期仅剩3个月时间。承德移动公司迅即成立了“三级两维”专项工作小组,“三级”即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网络部——县(区)分公司,“两维”即移动公司——合作方。工作小组协调联动,双管齐下,为工程24个新建基站、80公里传输线路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建设计划,确保责任明确到人,一级对一级负责。
承德移动副总经理刘伟作为专项工作小组的领头人,足迹遍布了工程覆盖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处站址。从前期调研到方案制定,从统筹施工进度到工程质量监督,从人员调配到生产安全,每动工一处,他都实地查看,亲自过问,务求将村通工程做成优质、高效的样板工程。
创新节能
工程建设中,承德移动公司全面总结前两年度的建设经验,充分结合本地山高、天寒等自然环境特点,以思维创新为手段,以节能增效为目标,取得了建设的最佳效果。
科学安排,合理调配。总结以往的经验,下半年是各种工程建设的密集期,资源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承德地区9月中旬天气即开始转寒,山区建站必然困难重重。为保证工期,承德移动专门建立了风险控制体系,将天气因素、合作方因素等统统列入风险项目之中,针对每一类风险制定了控制措施。例如,针对天气因素,在整体工期上预留3天的缓冲期,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时间风险。10月18日、24日平泉境内普降大雪,货物运输、线路施工、室外安装完全受阻。按常规安排,此情况必然拖延工期。缓冲期为工程建设争取了时间,使最终完工日期仍控制在省公司要求期限之内。针对合作方因素,按照省公司总体要求倒排工期,明确工程中各类关键点,根据各专项工程进度要求,提前储备施工队伍,在工程实施中及时调控施工进度,避免出现单项工程落后导致整体工程延期。从统筹兼顾入手,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例如,最后一批配套物资在10月16日才到达库房,24个站点同时开工使各类资源需求非常密集。常规做法很可能导致施工单位的光缆熔接设备紧张,施工人员分身乏术、顾此失彼。承德移动打破施工单位间的界限,整合施工单位资源,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基站攻坚。施工密集阶段,按照各单位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每晚最多可出动4队熔接队伍。通过此方法仅用13天就完成了全部24个站点的调测及开通工作。
革新技术,节能增效。通过室外型设备解决农村网络覆盖的方式,在本期工程中应用射频拉远设备,共计新建射频拉远站点9个,缩短了工期,并且取得了节能减排的双重效果。高山建站模式只需在H型抱杆安装天线,单此一项就节约建设铁塔所需的钢材消耗60吨以上;射频拉远远端站点设备为室外型设备,满足室外运行条件,无需新建机房,不需使用空调,节约了大量的建站材料,与标准站相比,每个基站投资可节省50万元左右,9个站点每个年可节约耗电5.4万度。
攻坚克难
工程所涉及的平泉、宽城、双滦分公司在接到建设任务前即展开周密的协调工作。工程启动的第一时间,三个县的公司经理便将工程建设报告呈给了主管县长,全面汇报工程建设内容、工期要求以及工程效果,用最快的速度和最诚恳的态度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平泉县是本期工程的重点建设区域,24个新建站点有21个在平泉境内。县公司经理邢小军带领网络人员全部奔赴建设一线。建设初期,为了协调用地事宜,平泉分公司网络部主任于军洋成了乡长、镇长、村民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乃至居民小组组长、村民家里的“常客”。不管遇到什么阻挠,他始终做到认真细致地汇报、耐心诚恳地沟通,一次不成就两次、三次,直到完成全部站址协议的签订工作;施工过程中,任何站点遇到协调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动一切资源,协调好一切关系;工程进展的关键时期,于军洋起早贪黑,奔波于站址之间,最多一天行车500多公里,忘了吃饭,顾不上回家,一心全力保障工程顺利开展。整个施工阶段,平泉21个站点未出现一次人为干扰延误工期的情况。
平泉分公司丁天生、侯晓宁、姚新刚,双滦分公司苏正伟几位年轻员工,在工程建设中,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工作的激情和责任感不亚于老同志。作为随工人员,施工队伍走到哪,他们跟到哪,工程建设干到哪,他们盯到哪。尤其在完工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他们每晚跟随调测队伍开通基站、处理现场问题,几乎天天通宵鏖战,一个个站点变成了他们的家,随工车辆变成了他们的床。
惠农利民
承德移动的“村通工程”,不仅改善了偏远农村的通信环境,更为农民们架起了一座“信息金桥”。
小小的蘑菇,是平泉县扶贫工作最重要的依托和抓手。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咬定蘑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终于使小蘑菇长成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目前,全县有57家企业从事食用菌加工经营,带动4万户农民参与食用菌生产。然而,通信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居住在像平泉娘娘庙村这样地区的食用菌种植户。由于目前的食用菌种植行业与信息资源是一种极高的依存关系,生产中一直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技术指导难,刚刚接触食用菌种植的农户对于科学的种植方法了解不多,没有专业农艺师的指导,食用菌无论从品质到产量都难以具有市场竞争力,想进行咨询又没有方便的通信条件,只能一次次骑摩托、翻山路出去请教,却往往收效甚微;二是销售难,食用菌成熟后,由于缺乏沟通手段,难以及时联系收购商,严重制约着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现在,承德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为当地种植户彻底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种植户的手机开通了农信通业务,可以随时咨询农业专家,解决生产中的各类问题;食用菌销售更是轻松方便,在田间地头打个电话,销售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无处不体现出信息化手段的便捷之处。
承德移动村通工程,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怀,更体现了移动公司对党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对老区人民的关爱。而村通工程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让边远山区农民用上手机,同时也提高了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是承德移动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助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打造和谐社会的真实体现。 林娜 张伟
编辑 关亦民 李兴安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