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禁止乡镇干部再当“走读生”
2010-12-21   01时01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 近年来,乡镇干部家在县城人在基层,早去晚回(俗称“走读”),似乎已经成为基层官场的“潜规则”,乡镇干部们也彼此心照不宣,习惯晚来早走。很多老百姓心有不忿,但也无可奈何。针对这一“新兴”陋习,丰宁满族自治县委专门制订出台了《关于严禁乡镇干部走读的规定》,力图从根本上扭转这一不太正常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乡镇工作职能的转变,经济实力的增强,交通状况的改善,乡镇干部的走读之风日渐盛行,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此,我们专门制订出台了《关于严禁乡镇干部走读的规定》,让乡镇干部真正‘沉’下去,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点实事儿。”来到丰宁时间不长的县委书记刘文勤一语道破了乡镇干部“走读”的内在玄机。

    12月2日晚,记者来到了距离丰宁县城55公里的石人沟乡政府。漆黑的天空与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按照规定,离县城50公里以外的乡镇,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全部住在乡镇。

    推开组宣委员林艳红的办公室,她正在记录着当天的“民情日记”。

    “7月6日,张庄种植大葱一事需要协调……;8月10日,槽辗沟栽树的问题需要到县里解决……;12月2日,高营食用菌技术需要推广。”

    33篇“民情日记”详细地记录了林艳红下乡工作的点点滴滴,但与以前的工作日记不同的是,每一篇日记都签上了当地村干部的名字。

    “民情日记制度是我们深思熟虑后推出的举措,当天日记必须有当地村干部的签字,干部不入村很难记好日记。既然出台了这一措施,我们必须对乡镇干部加以约束。”县委书记刘文勤告诉记者。

    离开石人沟,记者又赶到了距离县城10公里远的土城镇。已是晚上8点,碰巧撞见了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孟显儒正带着村民张临国办理宅基地手续。

    “老张在外头打工,今天晚上才到家,明天还得赶回工地,要不是土地所的人在这里值班,又得等到下一批了。”孟显儒乐呵呵地说。

    当了多年村支书的孟显儒经常替村民来镇里办事。“老百姓干起活儿来没点儿,随时有事随时来找你。过去经常是着急麻慌地跑到镇里找不着人,现在可好了,啥时候去都有人值班,找哪个口儿都不费劲儿。”

    丰宁的做法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杨汭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丰宁的做法很好,各县可借鉴。要切实加强乡镇建设,这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的重要保证。既要抓好干部的作风,增强工作能力,也要十分注意解决好乡镇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记者李立成 王海琦 郭立武 通讯员焦春江 张志强 梁永生

    编辑 关亦民 李兴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