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陈全国在我市滦平县调研新民居建设
2010-11-23   00时06分 浏览次数:

强调: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新民居建设

    本网讯 (石磊、贾建勇、武海波)11月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在我市滦平县就新民居建设进行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在省委常委会上关于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新民居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当天上午,在市委书记杨汭、市长张古江等市领导陪同下,陈全国一行乘车径直来到滦平县偏桥村东川河南岸,实地考察土地整治、道路桥梁、水利建设、造林绿化等工程,看到河道整饬一新,土地平整如镜,道路进村连户,树木黄绿交错,与不远处的新民居构成了一幅如画的山村美景,陈全国十分高兴。随后,陈全国走进刚刚搬进新居的村民苏洪喜家中,向他祝贺乔迁之喜,并走进客厅、厨房、卧室,关切地查看房屋结构合不合理,暖气热不热,上下水方不方便。坐在老苏新买的沙发上,陈全国与他亲切地拉起家常:对新房子满意吗?花了多少钱?村民对新民居建设还有什么意见?老苏回答说,自己家是3开间的房子,造价11万多,拆老房子和村里补贴一共5万元,自己只花了6万块钱。现在村里好多人都抢着要求住新房,就怕明年不盖了。陈全国拉着老苏的手说:“你告诉大家,只要村民愿意,大家伙都能像你一样住上新民居。”

    产业发展是新民居建设的支撑,也是陈全国十分关心的问题。他先后来到偏桥村食用菌园区、村中超市、农家游示范户,详细了解村民增收致富情况。他指出,要在建设新民居的同时,帮助引导农民增强致富本领,做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事干、天天有收入、年年有积累。

    临近中午,陈全国来到村民苏纪明家中,与夫妻俩围坐一起,吃农家饭、聊生产、话生活,愉快的笑声不时从农家小院传出……

    调研中,陈全国还与市、县、乡、村同志座谈,就进一步推进新民居建设深入交换意见。

    他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陈全国强调,一是认识必须明确。要深刻认识到,新民居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决策,是顺应广大农民迫切要求的实际行动,是顺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具体举措,是实践证明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路子,是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政策导向,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好路子。二是意愿必须尊重。要把群众自愿作为推进新民居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见,真正把好事办好。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循序渐进的要求,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意愿,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新民居建设,防止强迫命令,坚决不搞“一刀切”,严禁违背群众意愿搞大拆大建和脱离实际盲目建高楼等行为。三是规划必须先行。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坚持体现全域理念、突出地域特色,高水平、高标准编制好规划,切实把村庄布局好、把村庄内的设施摆布好、把农民新居设计好,确保新民居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特色地扎实推进。四是类型必须多样。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推进,对城中村和毗邻城市、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可以建设成城市社区,对处在城市近郊的农村可以建成具有城郊特点的农村新型社区,对距离城市较远且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可以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心村建设,对原来村庄建设基础较好的村庄可以原地改造提升,不搞一个模式,避免“千村一面”,切忌简单化。五是产业必须培育。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核心,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选好特色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建好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六是政策必须规范。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严格规范执行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政策,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留足农村建设和发展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土地收益要用于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借鉴新民居示范村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引导全省新民居建设上轨道、上水平,既造福全省人民,又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

    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尹亚力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调研。

    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丁锦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立民,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刘学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阮树平,副市长丁万明,市政府秘书长王学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编辑 关亦民 李兴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