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探明储量的铁矿石近30亿吨,犹如一个巨大的聚宝盆,给滦平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滦平县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在东北部集中区域建设了钒钛钢铁初中级产品加工基地,率先壮大对全县整体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资源型工业。去年,依靠整合的68家冶金矿产业,实际形成的税收占全部实际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3.8%。在全省140个县、市、区中,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38位。
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县域经济培育出新的、强有力的增长点。滦平的决策者意识到只有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项目发展向集群化、链式化转变,激发“聚变”效应,利用冶金矿产业带来的“第一桶金”,摆脱资源依赖,从“靠山吃山”转身奔向京津,主动融入京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把县域经济由冶金矿产业支撑的独角戏转变为科技产业、农业产业等多元支撑的舞台剧,是滦平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多元工业强转型:一个资源县的新选择
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增长点,产业集群更是引导地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滦平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开始通过“品牌引领、产业集聚”的方式,引进大项目,形成拥有自己特色的大产业,推动县域工业产业全面升级。
依托当地优越的区位优势,滦平县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京津产业转移桥头堡和首选区。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集约经营、集群发展”的方针,形成“两区四园”建设格局。即: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聚集区和文化旅游产业两大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120亿元,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园区产业化建设形成规模,预计到2015年规划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5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聚集区里,该县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以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钢渣水泥项目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初现雏形,投资1.2亿元的钢渣水泥项目、CL建筑体系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2010年底建成投产,投资3.6亿元的塑料建材制品加工产业园一期工程扎实进行;华都肉鸡、三元养鸭等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及相关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初现规模,华都食品工业园区、熟食和调味品加工、博亚生态有机猪屠宰加工等项目启动建设;新型清洁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如火如荼,投资2.5亿元的生物质发电、投资800万元的沼气发电、投资2.7亿元的智能化太阳能供热系统产业化等项目扎实推进。
随着总投资3.6亿元的塑料制品和总投资2.7亿元的智能化太阳能供热系统等项目的入驻,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聚集区南环路高新技术产业园4500亩起步区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据悉,今年滦平将努力实现“1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落户、1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签约、1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前期工作”的“三个十”目标,同时向省级园区迈进。
生态有机农业: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
在强化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传统农业也是县域综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滦平人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独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吸引承接京津农业产业项目转移进驻。
主动对接京津,在农业主导产业上做文章。围绕建设京津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发展鸡、鸭、生态有机猪、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加速由特色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走进滦平华都食品有限公司,目睹着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车间和一条条繁忙而有序的流水线,真正感受到产业化的魅力。该项目是由北京华都集团投资5.6亿元建设的。该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肉及肉鸡深加工产品65250吨、鸡肉熟制品2万吨、商品肉鸡健雏3300万只、饲料20万吨、调味料4000吨,年销售收入超过13亿元;直接安排就业4500人,带动3600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间接带动就业近2万人,增加农民收入9660万元,带动增加地方农业产值85497万元。
为扶持养鸡产业的发展,滦平县还对新建并达到5000只肉鸡养殖规模的标准棚,购进第一批雏鸡给予5000元的奖励;县财政对养鸡户用于新建标准棚的贷款进行贴息50%,期限为2年;对新建标准鸡舍由县财险承保,农户、财政各承担一半,期限也是2年。
像华都这样承接京津产业的项目,在滦平还有很多。投资2.8亿元的北京三元集团1000万只北京鸭产业化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投资6000万元、年产2000吨的高蛋白饲料厂也已建成投产。此外,引进加拿大曾祖代种猪的滦平国润立德种猪繁育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县120万头无抗猪产业发展。
“产业链条每拉长一环,增值空间就会大大地增长一块”。滦平县人把这笔账越算越精细,不断通过实践,展示出集群化、链式化发展模式那“长袖善舞”的一面。华都2万吨熟食加工、三元鸭屠宰加工厂2万吨速冻食品厂等农业产业延伸配套项目的开工和建成,在增加农民的自身收入的同时,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每年有3000万只鸡、1000万只鸭、100万头猪、20万吨蔬菜、1500万公斤干鲜果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滦平县一位领导颇为自豪地说。
绿色园林城市:塞北山区县城的新追求
“我们有这么好的山、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环境……我们的空气也是能卖钱的。”
该县按照“做产业、做民生、做城乡统筹”的要求,启动县城总体规划,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搞好县城风貌景观设计,打造具有滦平特色的城市品牌以水为韵,依山造景,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山水宜居县城,一个“依水而秀、因水而美、山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新滦平展现新颜。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滦平经济发展打造出坚实的基石。
以水为韵,修河现景,孕育县城灵秀之气。滦平县投资1.45亿元,打造滨河景观工程,一改牤牛河两侧往日的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景象,取而代之的则是曲径通幽、绿树成荫、芳草青青的一派山水田园风光。极大地提高该县县城的生态、文化和现代化品位,县城商贸中心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依山造景,增绿建园,增添居民休闲娱乐新地。滦平县以设计为导向,优化公共空间布局,留足城市发展预备空间,突出环境景观设计,强化绿化花园、广场为内容的园林景观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县区公园少、档次低以及没有绿地广场的状况,全面提升县城绿化美化水平,也为居民增加新的休闲娱乐空间。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生态旅游产业的火热,让滦平县人在心中平添了与众不同的骄傲与自豪。滦平主动融入全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和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总体布局,全力打造京北休闲旅游产业带,让滦平成为京津的后花园。加快推进金山岭长城5A级景区、“凤凰谷”生态休闲庄园、“滦阳溪谷”滑雪度假区和百草洼森林公园、碧霞山地质公园综合开发项目,精心打造金山岭长城板块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园区;金山岭长城景区综合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庄园、金山岭山地滑雪场等项目的加快推进,打响京北长城文化品牌,带动周边旅游新村建设,县域南部生态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展开,带动县域第三产业上档升级。
此外,滦平充分发挥“北京重点劳务基地县”优势,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在北京设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驻京联络处,设立网点14个,聘任兼职信息员40名。目前,该县80多家建筑队伍在京津承揽建筑工程,承揽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工程的建筑队伍就有25家。每年有5万劳务大军在北京务工,务工收入已经成为该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讯员 吴立国 贾鹏飞 王海洋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