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滦:“四条主线”筑起“民生大厦”
2010-10-10   23时06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 (官静宇、白子军)双滦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坚持便民、利民、健民、安民的科学发展理念,在服务人民群众上下功夫,投入1.54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四条主线”建设,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群众满意度比前两年提高近一成。

    提高教育水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将5所农村中学合并到承德三中、四中、实验中学初中部,撤销6所小学并入中心小学,实现了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招聘96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选派18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夯实基层教育力量。积极加大教育投入,投入配套资金187万元,使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国家基准定额标准;投资660万元新建前营、西地等4所单轨制小学;投资2370万元,新建实验中学运动场、三中多功能厅及食堂;出资 32.13万元对贫困寄宿生进行生活费补助,投入25.86万元用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投入33.84万元用于职教助学金发放;投资2634万元提高教学装备水平,中小学校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因特网覆盖率达到100%。

    提升医助能力——畅通群众健康“生命线”。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目前共补偿住院参合农民1067人次,支出补偿资金190.6万元;投资650万元,新建改建6所乡镇卫生院、61个村卫生室。卫生院统一配备了B超、心电、救护车等必要医疗设备;投资500万元新建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开展“进村进社区入户送健康”活动,为群众提供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完善社保体系——筑牢百姓生活“安全线”。为1640名失地农民发放补助363万元。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低保资金 “一折通”,农村低保对象由1367人提高到4023人,增长194.3%;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一流供养中心一处,集中供养率达到了60%;构建双滦区“9064”养老服务模式,投资230万元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助老服务“一键通”,为7000多户独居、空巢老人安装了一键通呼叫器;建立“业务办理10分钟服务圈”、“医疗救助10分钟服务圈”、“志愿者之家”和“区物业管理中心——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社区物业监督管理站”三级物业管理网络。关爱弱势群体,为961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康复治疗和职业技能培训;采取预拨款式保障失业补助资金为8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失业补助金18.81万元。连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等系列活动,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50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555.44万元,社保补贴400.26万元;为9家困难企业400多名职工补贴岗位资金74.88万元,为425名失地农民办理《失地农民就业优惠证》;实行“培训-职介-就业”一条龙服务,开展各类免费培训班75 期,培训学员6381人次,1460人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通过举办“送岗下乡”、“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会,实现了561家用人单位和2078名求职者的岗位对接。

    维护社会稳定——拉紧和谐发展“警戒线”。对重要信访案件实行区级领导包点和包案责任制,目前28件“钉子案、骨头案”已成功化解17件;治安乱村整顿成效显著,化解矛盾纠纷342件,化解率达94.7%,解决重点问题23件,解决率达71.9%;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社区矫正管理局,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81人,无一名重新犯罪;加大科技防范投入,全区重点单位、公共复杂场所、城镇居民小区等技防设施安装率基本达到100%;区财政划拨专款100万元,在校园及周边安装195个视频监控点,实现了校园监控的全覆盖,保障校园安全。同时,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为1900余名农民工追讨工资628万元。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