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大文章 实现价值最大化——访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
2010-01-28   23时49分 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进“四大一推一建”活动,我市邀请高级经济顾问和国内知名专家,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围绕加快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献计献策。

    承德如何依托生态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此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承德市政府高级经济顾问、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

    记者:尹院士您好,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程度越来越深,但对什么是生态产业,还比较陌生,您能否做一下普及?

    尹伟伦: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生态经济时代,因此生态产业的产生是必然的规律,我们必须为此而早谋划,早启动。生态产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三代产业。生态产业是生态经济时代的基础产业。我国生态产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产业生产和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利用传统产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产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的特点。

    记者:承德的资源很丰富,您为什么着重从开发生态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尹伟伦:承德的资源确实非常丰富,有些在国内领先、在国际都有影响。比如,新能源、钒钛钢铁可以说是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因为新能源起步很短,不到十年,而且在能源利用上存在很多的技术难点和瓶颈,我觉得承德看得很准。特别是风能,各地都存在能源储存、上网、并网的问题,中国工程院就有一个国务院委托的关于新能源建设的调研项目。钒电池的项目虽然刚刚起步,但这确实是风能走向产业化的一个瓶颈技术,如果能从生产走向实践,这对我们国家和承德地方来讲都将是非常大的贡献。

    应该认识到,承德正在发展的钒钛、风电、核能等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很有前景,但做起来需要很大支撑、很大投资、很多资源,这有一个过程,未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当然我相信会成功。就现实情况而言,承德的生态资源很丰富,但生态产品短缺,怎么把生态产品做起来,形成生态产业,这在承德是有得天独厚条件的。承德已经是一个生态城市,这仅仅是指生态环境建设的好。我们应该有一个更有远见的认识,就是要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生产资料,那就挖掘出更大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了。比如木材与林化产品(纸浆、纤维、香精、香料、药用有效成分提取等)、木本粮油、林副产品、干鲜果品、野生动植物利用、中草药材、生物质能源利用、森林旅游、疗养休憩、放氧吸碳(碳汇经济)等等。再往深层次想一想,森林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更强了,这也就为工业GDP再发展增加了排碳的空间。这样就不仅仅把承德打造成一个生态环境优势的城市,也打造一个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较强的城市,也就是要把今天生态建设和生态资源转化为明天的经济价值。我想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而且也实现了以人为本,强地富民的目的了。

    记者:请您谈谈将承德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途径有哪些?

    尹伟伦:前面我已经谈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下面再具体分析一下。其一,将旅游资源与生态资源统筹考虑,做一个生态产业系统开发,把山、水、林、田、路,湿地、森林、山地、草原和园林古典景观纳入一个整体进行开发,附加值、效益会比现在避暑山庄增加很多倍。根据承德的历史、现状,旅游应该是承德最基本的产业,我们也应该做大,而依托旅游业,发挥生态优势,完全可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生态”也有生产力,可以直接生产产品,也可以间接演化为产品。比如,从生态的角度来讲,承德有很好的人工林、次生林,已经到了成熟或近成熟阶段,“林相”在华北少见,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特别是随着现代人对生态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如果能在森林景观中度假、住上几天,享受森林浴、森林环境,我想是很好的。另外,承德周围还有木兰围场草原,比鄂尔多斯草原保护得要好,如果把森林、草原、七星湖湿地、古典园林做成休闲旅游的几条线路,组成一个休闲度假的生态产业旅游链,而不只是让游客买一张门票,而是多买几张,多住几天,一趟还玩不完。这样的话,我想影响会更大、受益会更好。

    其二: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包括水源、水土、农田、森林保护区建设,都可以纳入到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美化的工作中去。承德这个城市是依山依水而建的,不像北京城那样以一个中心往外无限地“摊大饼”,可以走精致、典雅、生态的路线,通过栽植灌木植物等手段,把各城区用“绿色”来连接起来,实现使“森林包围城市,城市拥有森林”。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搞一个承德外围,包括围场,囊括园林、旅游、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凝聚大家的智慧结晶,在把承德的旅游做大做强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推进。

    其三:挖掘森林工业的高附加值,使森林能够在栽培、抚育、经营、采伐、更新、利用、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使林业走向一个良性循环。在重视造林的同时,加强对低产林的改造、疏伐,对人工林的抚育、经营,搞一个森林经营工程,短期内提升森林质量,而且会使森林效益有很大提高。另外,发展生物质能源,对森林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都能提升林业效益。例如,这几年,承德果树、干果等经济林搞得不错,在仁用杏上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我们的地方政府也创新性地开展了杏核活性炭利用工作,形成了一个产业。

    记者:谢谢尹院士给我们提出这么多好建议。

    尹伟伦: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应该认识到,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了繁荣的经济,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不仅使经济繁荣不下去了,生存下去都是问题。矿山、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生物资源包括农业、林业是可再生资源,再过几百年,未来人们的生活和可持续完全得靠生物资源,因为它和人一样,可以一代一代的繁衍,但是一定要经营利用好,这样才能体现到生态效益上,实现生态文明的物质化、价值化上,这样才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记者 武海波

编辑 关亦民 王畅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