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休闲旅游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访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教授
2010-01-26   00时03分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四大一推一建”活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步伐,市政府组织高级经济顾问及国内名专家学者祝光耀、尹伟伦、王如松、张辉等,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从不同角度,就事关承德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了记者访谈,旨在进一步营造“四大一推一建”活动氛围,推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

    为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对标国内外先进旅游城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增加并完善休闲旅游产品,把承德真正建设成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品牌响亮的国际旅游城市,承德深入开展“大讨论、大培训、大谋划、大招商,推进三年大变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活动。随着“四大一推一建”活动的深入进行,我市上下已经形成大力培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共识。着眼未来发展,如何基于自身条件,加快发展休闲产业,尽早把承德建成国际旅游城市?日前,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旅游领域著名专家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

    记者:张教授您好。您是研究旅游产业的专家。首先,想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张辉:休闲旅游是相对过去传统的观光旅游而言的,它的出现和繁荣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一项重要消费现象,更多的城市居民更加偏爱和渴望亲近自然山水,希望远离城市喧嚣,希望通过休闲旅游进行深度体验,更好地调整身心。

    从实践来看,早期以垄断性为主的观光旅游地的旅游地位都在下降,而那些适合休闲度假旅游需要的休闲旅游地的地位在不断地上升。如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在下降,山东、海南、吉林、四川上升。休闲度假旅游在未来必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为适应这种市场潮流,必须不断地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大力发展休闲旅游。

    记者:承德是否具备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良好条件?

    张辉: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有三种类型:海滨阳光度假地、山地温泉度假地和乡村田野度假地。根据旅游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分析,我国国内旅游者更习惯和适合以山、水、石、林、泉等资源为依托,利用乡村、街巷、楼堂等环境与设施获得放松的方式和活动。所以说,山地温泉度假地和乡村田野度假地是我国国内旅游者主要的休闲度假地。

    而承德不管是发展山地温泉度假地还是乡村田野度假地,都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从旅游资源来说,承德市区以皇家园林及皇家寺庙群为主要特征;围场、丰宁以山地、风景林、冰雪、湖泊、草原为主要特征;兴隆县以森林公园、峡谷河流、山水林洞配合协调为主要特征;宽城以潘家口水库等资源为主要特征;滦平县以金山岭长城的历史人文特色为主要特征。可以说,承德旅游的自然资源类型丰富、人文资源丰富多彩。同时,承德还具有一个至为重要的优越条件,那就是毗邻北京这个巨大的休闲旅游客源市场。调查显示,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度假,近1/3的市民愿意在双休日到郊区旅游,其中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承德具有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记者:从发展思路和大方向来讲,承德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打造国际旅游城市,需要完成那些转变?

    张辉:必须清醒地看到,承德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成绩不小,但承德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具有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某种惯性,一说旅游就是看景区、看古迹,发展旅游就是开发景区。深入分析,有体制上的约束:资源的开发缺乏整体观念和统筹规划,各自为战,使部分景点开发建设产生雷同现象,不仅没有突出各景区特色,而且还导致资源在行业内配置失衡,从而降低了资源的整体优势。另外,承德市虽然是自然和人文特色结合最好的区域,但由于旅游开发还是以景区为中心,旅游环境以及旅游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原有的观光旅游体系十分完整,存在有路径依赖,导致“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特点显著。

    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必须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资源种类、旅游线路等方面,按照休闲度假旅游要求,进行观念性转变,从而进行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及组合。大体而言,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夏季旅游向四季旅游转变,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同时,在城市旅游功能上实现 “两个提升”,提升城市可进入性,提升休闲旅游产品档次和规模。在城市品牌打造上,要树立更加鲜明的休闲旅游城市形象。

    记者:请您结合国内外先进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谈一谈承德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张辉:第一、从景区开发转向旅游目的地开发。

    承德旅游开发的传统模式都是以景区或者是景点开发为主体的,弱化了承德城市的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旅游者到承德市区体验不出古城的风貌,城市旅游功能的弱化使旅游者难以长时间停留。要凭借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或者旅游景点,建设旅游中心城市这一旅游经济的空间载体,提高其吸引力和承载力。为此,要开展旅游文化演出。如云南的《丽水金沙》、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旅游者。一方面促进了旅游目的地观光旅游产品的升级,延长了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提升了旅游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又通过文化演出保护了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要建设旅游文化街区;要发展旅游主题公园。如西安大唐芙蓉园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让游客能“走进大唐历史,感受大唐人文,体验大唐生活”,实践证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要开展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总之,要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第二、要从旅游资源开发转向旅游产品开发。

    我们以往的旅游开发,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但很少考虑这种资源开发后会形成什么产品,能形成什么产品,其目标市场是谁,也就是不重视旅游产品开发。对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来说,旅游地的环境,气候、风景性资源都是重要的。我们应该围绕着市场定位,进行产品开发,通过产品开发来整合旅游资源。

    第三、从打造旅游要素转向打造旅游产业链。

    对于观光旅游产品,它的产业链是以旅行社为主体的,通过旅行社的产品将这些要素配置在一起。承德要发展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以及休闲旅游就不能以旅行社为主体,要重新培育主体企业,进而形成其产业链,这样才能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承德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围绕着旅游类型以及旅游产品来打造旅游产业链。

    第四、从硬开发转向软开发。

    要把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现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的关键。要努力建设散客服务体系,包括观光体系、预定体系、租赁体系、标识体系、风景道体系、救援体系。没有旅游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一个地区是难以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

    第五、从外围开发转向市区开发。

    承德下一步的旅游开发重点要向市区转移,要重视市区的古城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功能的强化,使承德市区成为真正的旅游城市。要精心打造古城旅游文化商业街区,要利用市区这条水系的资源打造旅游休闲文化主题公园,要打造突出承德历史文化的大型文化演出,要完善城区为旅游者服务的各项功能。城市的道路、绿化、建筑小品要体现旅游者的需要,使承德市区成为一个能够满足旅游者多种需要的大的开放式景区。

    第六、要实现旅游目的地转向旅游集散地。

    打造旅游目的地是承德发展的第一步,下一步随着城市旅游功能的完善,要使承德成为周边地区的旅游集散地。要形成将周边省市的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成为我承德的旅游景区,成为我承德的旅游资源。

    第七、要从观光地转向观光度假商务地。

    观光旅游的业态与度假旅游业态和商务旅游业态是不同的。如果支撑承德旅游的仍然主要是旅行社、是景区,那么我们承德的基本旅游业态便是观光旅游业态。因此,要扶植与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有紧密关系的新的支撑企业,打造旅游新业态,促成旅游地的转型。

    记者:谢谢您从专家角度,对承德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提出这么多好建议。

    张辉:承德旅游要在未来形成这样一种格局:以承德城区为旅游中心,向外扩散,通过散客服务体系与旅游风景道体系与承德各县相联,市区以商务休闲产品为主体,各县以观光度假为主体,形成旅游产业发达、旅游城市特色突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周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集散中心。这种体系形成之日,也应该是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建成之时。

编辑 关亦民 王畅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