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让能人有用武之地
2010-01-11   10时30分 浏览次数:

    搭建三个平台 用活技术人才

   

    本网讯 (常国峰、李慧清、 郑宝国)平泉县从吸引、使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入手,借力齐发,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全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目前,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已发展到7962人。

    搭建人才用武之地的平台。集聚人才,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首先要让他们有事可做。为此,平泉县始终坚持以发展凝聚人才、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发展的思路,举全县之力加大项目落地、园区经济、设施产业力度,构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人才创造更多更好实现价值的机会,使全县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良性互动。近年来,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有“中国菌乡”之美称,食用菌办公室白中龙作为食用菌栽培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如鱼得水,几年来,共谋划菌文化产业园项目10个,牵头建设的手机短信平台、平泉食用菌信息网、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网站等走在了全市农业信息化的前列,目前手机短信平台用户达到2000余人,发送各类信息17000余条次,大大推动了平泉乃至周边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搭建人才增强本领的平台。一个真正的人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平泉县根据全县专业人才队伍实际,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制定了专业技术人才长、中、短期教育培训计划,建立新型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真正同目标考核相结合、同职称评聘相结合、同工资晋升相结合,以期达到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之目的。同时对有培养前途或急需专业的人才实行重点选拔、重点培养,有计划地派出到重点高校或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以此来解决全县高级人才匮乏、断档的难题。县林业局张春生作为林业系统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他针对该县气候条件十年九旱,造林成活率较低的实际,潜心发明了“苗木冷藏处理延迟休眠造林技术”、“小平大不平,坡地畦田化”的整地模式和“等高成行,挖上垫下,生土打埂,熟土入穴”的坡地退耕整地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造林新技术,为全县林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搭建激励人才活力的平台。健全完善的人才工作机制是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保证。平泉县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推荐“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等形式,真正做到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用岗位管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化配置。几年来,共推荐符合“三三三工程”条件人才13人,郑常和等被评为承德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并及时落实相关待遇,在全县形成了千岩竞秀、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