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13/2008-01251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在“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中,承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省劳动保障厅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想大局、谋全局、促就业、保稳定、抓发展,把解决实际问题、真心为民办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制定就业政策、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强化就业服务等措施,全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及时出台政策,创建再就业工作新机制
想大局、谋全局既是劳动保障工作的核心,也是促进发展的关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劳动保障工作的大局,就是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开展换位思考活动,树立为民服务的正气。劳动保障部门是联接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去年换位思考大讨论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继续开展了换位思考活动,以假如我是下岗职工等为题,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心态,体会他们需要政府办什么、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以此来谋划工作,在全局职工中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服务大局的思想观念。二是制定利民政策,践行“三个代表”。我们把中央和省的再就业政策和生活保障政策与承德的实际紧密结合,突出承德特色,真正让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能充分就业,让生活困难的群众能得到救助。一方面,制定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根本出路。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我们潜心研究中央和省的政策,充分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深思细谋,反复研究,数易其稿,经市委党政联席会议通过,以市委1号文件下发。新的政策,开通了八条就业渠道,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其中绿色就业、旅游服务、劳务输出等渠道,体现了我市经济发展的“三大优势”,更符合我市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和就业需求。新的政策还从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社区平台、就业服务等多方面,加大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做到就业增长点在哪里,政策就支持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到哪里,工作网络就延伸到哪里,真正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制定了对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政策,解决他们的当务之急。对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或工龄已满30年的固定工和实现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的政策,退养期间给予救助;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未实行内部退养的“4050”人员、未解除劳动关系、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在“两节”期间和就业淡季(每年4个月)给予生活救助。目前已纳入救助范围的5000多人。通过对大龄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二、启动再就业援助工程,开发潜力实施岗位援助
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盼,办群众所需,既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又是着力点。通过换位思考,我们认识到,由于职工下岗和失业,导致相当数量的人员生活十分困难,他们急切地盼望有一份职业、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但这些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实现再就业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寻找就业岗位难,急需政府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因此,我们围绕着如何就业、怎样促进就业谋划工作,多做实事,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和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并通过该工程有效实施,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适合他们从事的岗位,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构建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托底机制,把真心为民服务体现在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和成效上。一是直接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安排“4050”人员等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今年以来,我们在多渠道安置城镇就业3241人 的同时,直接开发就业岗位1860个,其中通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公益性岗位60个;组建下岗职工绿化队开发岗位1300个,已安置800人;通过对建筑企业进行用工检查,腾空就业岗位500个,目前我们还掌握1060个岗位。今后我们要在加大以上渠道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的同时,还要通过拓宽绿色农业就业渠道,开发一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等就业岗位;通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公开向社会招标,购买一批就业岗位。随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援助。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对口就业岗位帮扶活动。通过选定一批经济管理部门和有就业岗位的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社区结成帮扶队子,提供一批岗位用于安排被帮扶单位的下岗失业人员,目前市劳动保障局、市交通局、市经贸委分别与麻纺厂、运输总公司、挂车厂结成了帮扶对子,市国税局开展了“六个一”帮扶活动;通过召集百家有实力的国有、民营企业开展“手拉手岗位援助”活动,挖掘一批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目前已挖掘出200个岗位;通过开展企业家献爱心“手拉手捐资助业”活动,建立创建基金,为下岗职工创业提供支持;通过动员市直广大党员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局已制定了党员帮扶活动的实施方案,今年要帮助1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三是疏通就业渠道,为下岗失业人员寻求岗位营造宽松环境。通过培育一批下岗职工创业带头人,带领或带动其他下岗职工转变观念,自强自力,运用各项扶持政策走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再就业之路。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再就业。目前,我们看准“非典”疫情过后,北京及周边地区用工市场蕴含着莫大商机,超前谋划,早作准备,通过抓市场、抓培训、抓有序输出,在全力支持北京劳务用工的同时,解决好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三、健全就业服务机制,提升工作整体水平
对众多就业困难对象而言,要迈出再就业的第一步,还有许多难点和障碍,如传统就业观念的思想障碍,技能单一偏低的不足等。我们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不仅抓住岗位援助这个核心,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再就业服务活动,“扶上马、送一程”,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一步一步跨越障碍,尽快实现再就业。一是开展走千家、送政策、送信息活动。抽调50名干部深入街道、社区和千户下岗失业人员家中,帮助他们学习再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为他们送去培训信息和就业岗位,做到职业指导讲针对性、职业介绍讲实效性、推荐培训讲适用性、安排就业讲合理讲。二是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全市街道全部设立劳动保障事务站,承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目前已在双桥区西大街办事处建立了我市第一个劳动保障事务站。三是强化职业介绍服务功能。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立就业服务“登记求职、自我服务、帮助服务、就业援助”四个阶段工作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今年,我们在劳动力市场,建立了每周一次招聘会制度,运用市场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四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援助和创业援助。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创业专家咨询机构,力争在2005年前将所有下岗失业人员普遍进行一次免费培训,今年已培训414人,其中“4050”人员107人。五是为下岗职工提供资格证书援助。通过推行劳动预备、职业资格、就业准入三项制度,做好下岗职工的职业资格认定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通行证”。同时把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到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纳入促进就业的大局中来谋划,开展了技能振兴行动,启动了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六是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服务。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仍游离于社会保险范围之外;由于实行关停并转,部分职工脱离了原企业,中断了社会保险关系。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再就业的进程,直接侵害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开展了社会保险扩面专项活动,实施了恢复中断缴费工程,及时为应参保而未参保的企业和个人建立社会保险关系,及时为出中心的下岗职工、中断缴费人员和实现再就业人员接续社保关系,为他们多渠道、多形式再就业解除后顾之忧,提供社会保障服务。今年以来,我市各项社会保险新增参保14449人,为3330人接续了保险关系。同时,我们还广泛深入开展了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和咨询服务,把再就业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和每个下岗失业人员手中;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定期检查监督制度,把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位下岗失业人员。
劳动保障工作千头万绪,服务对象多数是弱势群体,事事牵着民心,桩桩连着万户,件件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通过开展“树讲求”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围绕大局谋事,实实在在干事,强化责任办成事。一是树正气,就要树立想民、爱心、惠民、为民的正气,把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讲团结,就要用发展统一思想,用事业凝聚力量,用责任规范行为,形成协商共事抓工作,齐心协力干事业的局风。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和保证。三是求发展,就要想大局,谋全局,用“三个代表”破除思想障碍,用“四新”要求破除体制障碍,围绕发展促就业,围绕稳定抓确保,真抓实干求实效,把树正气、讲团结的效果化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核心和目的。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